安徽农垦集团



马厂湖农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

马厂湖农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职工增收

发布日期:2006-12-19 浏览次数:1438

马厂湖农场200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央、省级等财政投资528万元项目资金落户马厂湖农场,从而使我场1.1万亩耕地得到了综合治理。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实施,建成了节水喷灌农田8400亩,对沟、渠、田、林、路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达到涝能排,旱能灌,实现土地平整化,道路砂石化,农田林网化,作业机械化,种田水平科学化。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累计年新增农业产值260万元,净利润140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
一、农业综合开发治理前的状况
1、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成本过高。由于每年有效投入不足,不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衰退,损毁严重,且不能配套,外排水受地方制约,抗灾能力大大减弱。遇旱无水,遇涝排不出,农业就会严重减产,职工收入就会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过高,职工对种田缺少积极性。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经营分散,农产品成本过高,技术含量低,品质较差,在市场上必然缺少竞争力,农产品价格走低的影响,职工种田很少能赚钱,有时甚至是农业增产,职工不增收。
2、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
《“十一五”计划纲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出的要求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而我场的品种结构上比较单一,属大路农产品,难以适应优质、多样、反季节、营养保健、无公害等社会需求;在种植模式上,难以摆脱传统的种植模式,土地产出率较低;在区域布局上,没有规模,没有特色,基本上属于“小而全”或“单一的大路产品”,难以形成气候和市场。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直接影响职工增收。
3、农业科技发展滞后,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我们的场情决定了发展农业的路子,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土地产出率,即依靠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增加职工收入。但是我场农业科技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农业科技严重缺乏,现有的人才大多是在传统农业中,在农产品营销、加工等二、三产业中非常贫乏,甚至是空白。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渔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新科技项目难以在我场开花结果,导致农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职工增收。
因此,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职工增收,是马厂湖农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二、围绕一个目标,明确开发方向
农场一班人,紧紧围绕职工增收,农业增效的这一目标,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通过农田整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彻底解决旱能灌的上,涝能排的出,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成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基本农田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通过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职工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1、把改造中低产田及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作为开发重点,打牢职工增收基础,实现可持续增收。
马厂湖农场项目区地处江淮分水岭,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十年九旱,遇强降雨又易内涝,农作物产量低,职工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上级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指示精神与农场项目区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农、林、路统一科学规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了治水为重点,努力改善基础条件,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以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狠抓治水工作。水是制约我场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治水这个“牛鼻子”。一方面充分拦蓄地表水,同时,征用农民土地开挖疏浚外排工程。针对项目区的实际,采取打坝建闸拦水,建塘蓄水的办法,把雨季富余客水,引进蓄水土塘,为干旱,枯雨季节供水创造条件。项目实施一年多,新建涵、闸、桥9座,开挖蓄水塘4口,有效库容量78万立方米,征用农民农田48亩,开挖两条对外排水沟约3800米,基本解决了三、四、五队近5000多亩农田的排水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节水灌溉。立足项目区缺水的实际,在科学设计的基础上,采取铺设地下管网的方法,解决灌溉问题,即经济实用,又便于管理,同时,积极发展微灌、喷灌等节水灌溉。共新建加压泵站4座,提水灌塘泵站1座,约370千瓦,埋设地下输水压力管道22.3公里,地上移动支管2万米,配套输电线路5公里,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纵横交错的地下管道供水网络,发展节灌面积8400亩,微喷灌示范面积1200亩,节水率高达70%,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较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有效地解除了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加大投资,完善农业配套工程,高质量完善田间道路建设,新建砂石路6.65公里,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区行路难的问题;为职工购置中型农机具23台套,为农机标准化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标准搞好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建防护林约500亩,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把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作为开发的首要目标,拓宽职工增收空间,实现多渠道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应坚持改造与利用并重,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引进推广“名、优、特、新”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在区域内部形成有特色的专业生产带。真正让职工从增产中获得增收。
我场狠抓了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两个结合”。一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与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相结合。在稳定项目区粮食种植面积,提高总产的同时,引导扶持职工群众发展瓜菜、花生、大棚草莓等高效经济作物,努力拓展职工增收空间,农场先后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对露天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每亩补贴60元和100元不等,发展设施农业(大棚)每亩补贴200元,同时积极为职工提供贷款。计划“十一五”期间在节灌项目区发展瓜菜、草莓等高效特色农业1000亩,在低洼田全部实现旱改水作物。二是实施综合开发与促进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根据项目区及周边乡镇瓜菜和小麦良种等种植面积的实际,新上小麦种子加工烘干线,以及开展多种经营项目,以项目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建成万亩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和千亩绿色蔬菜或草莓种植基地。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新机制。龙头企业(种子公司)的发展,一方面拓宽了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渠道,确保了职工收入的稳定增加;另一方面为富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达到职工增收的目的。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发挥,为农业增效,职工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
长期因水资源短缺而使农业生产相对落后的马厂湖农场,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农场和职工引来了致富之水,效益之水。全场1.1万亩耕地如今基本建成了旱涝保收田。
2006年秋种小麦时节,马厂湖农场的大田里到处可以看到,职工们都在使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设备进行喷灌抗旱,喷灌用水全部来自铺设的地下管道,管道的水又来自农场开挖的蓄水塘,通过加压泵站使塘里的水源源不断地通过地下管网流向450个地下窨井出水口,供地面喷灌使用,这种方法比过去利用沟渠自流漫灌的做法可节约抗旱用水高达70%,仅抗旱用水一项,合计就节约了20多万元。少雨缺水一直是制约农场发展的瓶颈,过去遇旱抢水,抗旱时节经常和周围村民发生矛盾。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丰水期农场提前蓄水,以备抗旱之用,贫水期农场利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砂河、潘庄等电站提水灌塘。一旦遇强降雨时,农场可利用外排沟在48小时内将水排出农田,目前农场1.1万亩农田有8400亩地下给水管道纵横密布,形成管道网络,基本解决了缺水和排水问题。不仅如此,随着用水问题的解决,还有力推动了马厂湖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职工有的种植芝麻、玉米、大豆、水稻,有的建起了塑料大棚,种植草莓、蔬菜等,职工承租地亩均效益由过去的不足400元,提高到了600元,主产小麦平均单产也由过去的600斤,提高到850斤以上,职工收入比过去要增长20%。
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成功经验
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规模效益的基础。农业综合开发,重在综合。在治理措施上,要坚持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综合配套;在开发投入上,要坚持资金、政策、科技等要素的综合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效益。
2、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努力提高开发质量和水平,是保证开发项目长期发挥效益的根本。质量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生命。在项目实施中,必须始终把质量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四高八化”的质量标准要求组织施工。从项目申报、制定方案、组织施工、检查验收,到工程管护,都要按照统一标准,认真把关,并严格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开发项目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3、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是促使项目管理逐步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实践证明,健全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形成一套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到项目申请有规划,审查有原则,实施有依据,资金管理使用有规定,运行管护有制度,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4、坚持“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资金投入机制,是顺利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措施。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中央财政扶持一点,地方财政配套一点,企业自筹一点,职工群众投劳一点的投入机制。工作中,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的同时,必须千方百计抓好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好自筹资金,这是全面完成开发任务的基础。
5、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是保证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特别是一把手,要从项目的规划、组织施工到检查验收都要始终坚持亲自抓,负总责。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的共同目标,按照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存在问题
1、由于农场体制和社会环境因素,在项目施工中,多次发生农民阻扰施工现象,因此,增加了施工难度,延误了工期。
2、外排水路疏浚经过艰巨的努力,虽然开通两处,一旦遇到特大连降雨,仍然不能及时的将水尽快地排出,还需进一步与地方政府协调。再征用部分农民土地开通中路外排沟,拓宽延长南北路排水沟渠,方可彻底解决问题。
3、项目建成后,通过运行效果明显,但此项目仍不能解决全场节水灌溉问题,还有2/5农田未能实现改造。农路改造范围太小,还需再投入资金建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随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时期的到来,中央“三农”政策,必将继续使农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又一新阶段,农村迎来了城镇化的新曙光,作为新农村建设带头示范作用的农场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也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一系列的让农民心花努放的财政支农优惠政策的鼓舞下,农场职工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我们坚信在省农垦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马厂湖农场农业综合开发将锦上添花,遍布1.1万亩耕地,农业现代化的诱人前景就在眼前!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