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皖河农场:顺口溜里看变迁

皖河农场:顺口溜里看变迁

发布日期:2008-08-28 浏览次数:2397

 
 
      “三十年,大变脸,沧海桑田看变迁”。笔者近日在省农垦皖河农场听到当地“土秀才”创作的顺口溜,从中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农场发生的巨变。
     上世纪70年代,农场实行的还是“大集体”耕作,职工实行的是工资制,端的是“铁饭碗”,当时的收入还填不饱肚子。“种地吃工分,工资不够分,集体种庄稼,你懒我不勤”。1982年,皖河农场率先在安徽垦区实行“家庭农场经营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工资制“铁饭碗”,这一场农业革命给农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当时有四句顺口溜:“包产到户有盼头,有吃有喝不用愁,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进入90年代,农垦面临着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企业包袱过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1995、1996、1998、1999等年份连续遭受特大洪水遭害,导致农场经济陷入低迷。当时有16字顺口溜反映了农场的一种无奈:“体制转轨,经济转变,水灾不断,多方考验。”
      进入本世纪以来,农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皖河大桥和省道安九线通车后,安庆市和西郊皖河农场的交通大动脉被打通,农场人告别了乘船进城的历史。“皖河架长虹,天堑变通途,路通百业通,感慨在心中。”
     这几年农场职工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衣食无忧,住上洋楼,出行路好走,好日子刚开头”。职工进了社保、居民参加了医保,“职工政府养老,大病依靠医保,政策惠及农场,群众连连叫好”。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垦的扶持力度,粮食补贴、棉花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油菜补贴,农机补贴、税费改革补贴等各类惠农政策给职工带来更多实惠。近期,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泵站改造项目、自来水工程等又将落户农场,为现代农业注入新活力,与此同时,职工种田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不少种田大户购置了电脑,开始了“网上耕作”。农场着力引导职工调整种植业结构,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以蔬菜、养殖和休闲为主体的城郊农业,于是又有了新版顺口溜:“农场走进因特网,网上种田成时尚,休闲农业亮点闪,蔬菜产业渐兴旺”。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