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畔谱新篇---安徽省大圹圩农场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03-02-18 浏览次数:2619
大圹圩农场现有人口2507人 , 职工1380人 , 专业技 术人员126 人。农场下设19个单位及机关5个科室。全 场拥有国土总面积24154.5 亩 , 其中耕地1728亩。经 过农场人三十多年的辛勤耕耘 , 现已初步发展成为贸 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型国有企业。农场近年 来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百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全 国农机管理标准化先进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 400佳单位”、“安徽省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安徽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农场长期以来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随 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 势, 种植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 行。2000年 , 新一届场领导班子上任后 , 从理清发 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入手 , 明确提出了“农场发展 靠龙头产业 , 职工增收靠自营经济”的发展思路。并 确定了农场“十五”期间工作目标 , 即到“十五” 末, 计划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九五”末增长 24.696, 年均递增 3.6%% 。
围绕这个思路和目标 , 场领导一班人带领全场干部职 工发扬“艰苦创业 , 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 开始了 “二次创业”。
一是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 , 做大做强龙头产业 农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 , 结合自身土地集中连片 , 科 技力量雄厚、体系健全, 机械化、组织化程度高等优 势 , 通过实施“五统一”( 统一茬口布局 , 统一生 产资料供应 , 统一农机作业及农技服务 , 统一产品销 售 , 统一资金管理 ),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 极实施品牌战略 , 初步形成以"皖垦"牌稻麦良种生产 和"倮倮"牌优质米加工为龙头的产业化发展体系。 作为农业部 " 三百 " 工程良种生产基地之一 , 农场 拥有稻麦良种繁殖田近两万亩,年稻麦良种销售量达 500多万公斤。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 , 农场利用自有积 累资金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加强种子基地建 设。目前,基地拥有 5000立方米较先进的仓储设施和 960 平方米的科技楼一幢 , 有一套日产50吨的种子烘 干设备和二条日加工能力达150吨的良种精选及包衣生 产线,种子质量检验室仪器设备齐全 , 通过了安徽省农 委组织的标准检验室资格审查认可。
在软件设施建设方面 ,多年来, 农场与安徽省农科院、 安徽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里下 河地区农科所、镇江农科所、武进市稻麦良种场等教学 科研单位, 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协作关系 , 并聘请 知名的专家教授作为种子生产的常年技术顾问。农场还 利用广播、科普小报等形式 , 向职工家庭农场宣传农 业科技知识 , 积极开展良种选青、引种试种工作 , 不 断引进繁殖推广名特新优种子品系 , 努力做到良种良 法配套。
在营销方面 , 农场坚持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 我廉 "的营销策略加强对种子市场的调查和预测 , 搞 好售后服务 , 产品畅销安徽、江苏、河南、江西 四省 的三十多个地市县。十多年来未出售一粒假 种 , 被周 边农民及新老客户誉为"放心种子" 。自1991 年以 来 , 共向社会供应稻麦良种 5000多万公斤, 获得利 润1000多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农场在抓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 ,大力发展优质米加工 业 ,改卖初级农产品为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 实现农产 品多次加工增值。在经营理念上 , 农场打破以往粗放 经营的格局,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倮倮" 牌大米经国家 绿色食品检测机构抽检合格 , 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 准。农场利用"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在产品上等级上 档次上做文章 , 积极研究市场 , 根据用户的消费心理 和习惯 , 加大"倮倮"牌系列产 品的开发力度 , 现已 开发出配方米、富晒米、胚芽米等系列产品。
为了改善产品质量 ,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农场一 方面加强对稻米生产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 严格控制农 药和化肥使用量 , 准确把握施药时间 , 加大推广施用 农家肥、各种生物制剂以及秸轩还田力度,严禁使用剧 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元污染、元公害农业措施的落实。 同时注重选择一些米质优、产量高、口感好的水稻新品 种作为主栽品种 , 按叶龄模式等高产栽培技术统一指 导农户生产,确保从生产种植、收获仓储、安徽农垦集团都 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规模操作。
另一方面 , 通过加大技改力度, 提高产品的加工质 量。2001 年 , 农场自筹资金近百万元 , 引进日本佐 竹色选机、产品电子包装等设备提升产品加工质量 , 产品经过精碾、抛光、色选、电子包装等十几道工序精 制而成,色泽鲜明、晶莹剔透 ,在合肥、除州、南京、 扬州等地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近年来 , "倮倮"大米年产销量在7500 吨左右 , 产销 率为99%%, 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 , 创经济效益近百万 元。1999 年农场被省绿色食品领导小组授予"绿色食品 先进生产管理企业 ";滁州市政府也授予农场发展绿色 食品"先进单位 "称号;"倮倮"牌大米 2000年被省食 品工业协会、省粮食局授予 "安徽省粮油畅销产品"称 号;2001年被合肥市消费者协会授予 "3.15 消费者信 得过产品" 称号;2002年被江苏绿色食品办公室授 予"江苏市场绿色食品 ( 消费 ) 重点推荐品牌 ";被 安徽省粮食局、省粮食行业协会授予 " 放心米 " 荣誉 称号 ,被省名牌农产品专家评审委员会评为 " 安徽省 名牌农产品 " 。
二是拓宽职工增收渠道 , 大力发展职工自营经济
农场在狠抓主业的同时 , 坚持 "职工增收靠自营经 济 "的发展思路。针对农场近年来粮价走低 , 农业比 较效益下降 ,职工增产不增收的不利局面 , 农场领导 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 , 必须拓宽思路 , 调整结构 , 把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摆上重要位置, 使之成为职工 增 收的新渠道。近年来 , 农场通过实施 "五动 "策 略 , 即宣传教育鼓动 , 优惠政策启动 , 加强督导推 动 , 提高服务促动 , 扶强扶优带动 , 使个体私营经 济成为农 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亮点 , 涌现出了 一大批职工自营经济典型示范户 , 涉及种植、养殖、 加工、商业、餐饮业、客货运输、农机服务等行业。目 前, 全场职工自营经济年总收人为8 00多万元 , 职工 人均增收 2000 多元 , 职工自营经济占农场经济总量 近三分 之一。 2001 年农场被省人事厅和农垦集团公 司授予 " 全省农垦系统职工自营经济先进集体 " 。
三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 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 环境
农场坚持 "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 十分重视 精神文明建设。农场各级党组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 求 , 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党组织的战 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 分发挥。 场工会扎实做好场务公开 , 坚持"双向维护",依法开展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职工 的主人翁作用。企 业文化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 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得到 了长是发展。职工生活有了 明显改善,场区全部铺上了 水泥路 , 家家用上自来 水 , 户户通上了有线电视 , 电话、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农场社会稳定 , 治安状 况良好。 2001 年被中共滁州市委、市政府授予 " 法 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先进 单位 " 。
展望未来 , 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信心百倍 , 决心在省 农垦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团结带领全 场干部 职工, 以"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 的"十六大"精神, 与时俱进 , 开拓创新 , 围绕 " 十 五 "工作总目标,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共创农场美好 的明天。(徐成银 作者系安徽省大圹圩农场场长)
- 上一篇:兵团一八五团创新农业科技模式
- 下一篇:荷兰农业何以跻身世界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