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路怎么走

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路怎么走

发布日期:2002-11-21 浏览次数:2534

农垦系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随着我国市场化和 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农副产品供求关系上的买方市 场趋势日益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 段;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农牧业面临着十分激烈 的国际竞争形势,对农垦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 高的要求。解决农垦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众多矛盾和 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采取有效措 施,全方位、多途径加大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的力度。+ 一、农垦经济结构特点
我国农垦事业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完成国家赋 予的屯垦戍边、增加粮食供给等特殊任务而建立 的,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经济、社 会组织,长期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从农 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的发展形势综合分析,农 垦经济具有独特的运行方式和结构特点,主要表现 在:农垦经济具有国有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二重性 的特点;农垦融经济性、社会性、区域性为一体, 在管理体制和发展上自成系统,在自有区域内自我 发展;农牧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具有多层次的产 业、产品结构,产业、产品领域横向宽、纵向发展 深度浅,大部分还处于生产、经营的初级阶段,国 有、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共同发展;以劳动、资源 密集型为主要生产特点,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并 存;从技术能力方面分析,农垦许多产业在全国具 有先进性,经济发展潜力大。+ 相对全国及农垦经济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分 析,农垦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主 要表现在:全国农垦发展不平衡,西部垦区经济发 展仍然处于相对滞后阶段。2001年,西部地区农垦 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农垦生产总值的29.71%; 人均纯收入2902元,比全国农垦平均水平低9. 2%。所有制结构不合理,非国有经济比例小。2001 年,我国的GDP中,约有68%来自于非国有经济的贡 献,而农垦非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仅为28. 5%。少数民族边远地区或相对落后地区的农垦主产 单一,自然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等还没有得 到开发和有效利用。部分垦区产业结构单一,只注 重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忽视资 源的充分利用、开发,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优 势产业。农垦经济承担着多重职能,农垦集政、 企、社职能于一身,企业既从事生产经营、照章纳 税,又承担部分政府职能、自办社会,企业包袱非 常沉重;加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的 惰性思想,计划经济色彩依然浓重,这些因素不同 程度地影响或制约了农垦经济的发展。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农垦的管理体制没有从根 本上理顺,仍然处于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尴尬境 地,体制性障碍尚未从根本上消除,给农垦经济的 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二、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和途径+ (一)农垦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
经过对市场、发展环境、政府政策和农垦经济特点 的分析,我们认为,农垦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应 是:面向市场,整合优势,突出特色,做大做强。 以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为核心,以培植产业化龙头 企业为着力点,发挥农垦现有的各项优势,通过对 产业的全面整合,重点解决结构单一、布局分散、 优势不优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农垦经济的竞争 力。+ 面向市场就是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为导向, 加大调整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发展空间,拓 宽企业进入市场竞争的渠道。+ 整合优势就是扬长避短,通过对国有经济布局、管 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所有制结构等进行全方位的整 合,使农垦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组织优势、人 才优势、机械化优势和规模化经营优势得以充分发 挥,形成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 突出特色就是打好垦区无公害品牌,重点抓好极具 竞争优势的乳、肉、草、油、薯、豆、种子等农畜 产品及加工产业。+ 做大做强就是围绕特色产业,集中人、财、物,做 大规模,做优品质,形成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强劲 产业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二)农垦经济结构调整的途径
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与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密切相 关的工作,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要进一步解放 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思维,采取多种措施,进行 全方位的调整。结构调整要与体制、机制、科技创 新相结合,与垦区实际、西部大开发和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相结合,适应WTO要求,立足国内市场、挺进 国际市场。+ 1、调整思维,走出计划经济模式。结构调整是一个 与时俱进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 历史任务,是从产品数量、质量到经济结构、经济 类型、生产要素进行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的过程, 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调整思维,全面审视当 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深刻认识我们面临的阶 段性变化和新形势,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走出来,面 向国内国际市场,以创新的精神全面调整和优化农 垦经济结构。更新观念和与时俱进是产业结构调整 的思想基础,没有新的观念和与时俱进的作风,将 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延缓或失败。+ 2、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推进产业 创新,抓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通过工业化带动产 业化发展。各个垦区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确定产 业结构调整的内容和具体措施。根据海拉尔农垦的 特点,就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优化、精干农 业主体,加快发展畜牧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的发 展潜力,调整提高工业化程度,改变农垦生产、经 营初级化状态;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全面调优农 产品质量,按照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原则发展特色 农业;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结合农业产业化经 营,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在提高加工技 术含量和产品档次上,在加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利 益共同体上下功夫。同时利用农垦的优势和特点,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主要是发展有农垦特 色的商贸、旅游以及服务业。+ 海拉尔垦区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制定了“六大行动 计划”:一是“油菜行动计划”。依靠资源和技术 优势,将垦区建成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年产40万 吨的百万亩连片中国北方最大的“双低”油菜生产 基地;二是“大豆行动计划”。建设百万亩、年产 大豆15万吨的高油、绿色、有机大豆生产基地;三 是“乳业行动计划”。利用垦区草场、耕地、秸秆 资源大力发展奶牛业;四是“肉业行动计划”。以 肉牛、肉羊、白鹅为主,扶持肉牛、肉羊养殖大 户,建设白鹅养殖基地,使肉类年产量达到1万吨以 上;五是“草业行动计划”。计划在“十五”期 间,退耕还草70万亩,改良草场200万亩,种植青贮 10万亩,以产业化的形式支持养殖业的发展;六是 “原良种行动计划”。以垦区现有育种基地为基 础,以优质小麦和油菜原良种、草种和畜种为主要 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开拓市场,形成种业管 理规范化、生产经营专业化、育繁销一体化的经营 格局。+ 在工业调整上,重点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 中的龙头企业。+ 3、调整所有制结构。重点是结合国有经济有进有 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改造,果 断地把国有资本从那些与垦区主产业关联度不大的 小企业中退出来,使国有经济向优势产业、优势区 域和优势企业集中,给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空间, 给国有经济减负,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在吸纳、分流 职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职工收入、增加农垦经 济活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4、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 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观念,以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 破口,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垦区企业管理 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步伐。通过改革,将管理体制 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发 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基础性作 用,突破阻碍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性、机制性障 碍。以海拉尔垦区为例,作为农业部农垦局直供垦 区之一,下辖40个企事业单位,具备了集团化改组 的条件和基础。海垦区提出了“理顺关系、精干主 体、整合优势、立足发展”的改革思路,并确定改 革的目标是:通过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对 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资源进 行优化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在纵向上构 建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在横向上构建集 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实现垦区集团 化、企业公司化。+ 5、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管理创新,重点 是推进制度创新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制 度创新要结合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建立 全新的、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各项规章 和管理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企业经营机制。人力 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键是建立吸引人才、留 住人才、开发人才、充分用好现有人才的制度,核 心是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中的作用,为人才提 供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是企业谋求发展的前提,是现代企业竞争 力强弱的关键,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取得新 发展的动力源。农垦企业技术创新要突出重点,加 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技 术推广服务组织,加强产品和工艺创新。坚持研究 与引进相结合,力争用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工艺、 最新的产品来武装农垦企业,使农垦经济的增长尽 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来。+ 6、加强对WTO知识的学习,加快培养熟悉世贸组织 的专门人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市场机制进 行实际操作,使农垦的各项工作尽快与世界接轨。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发展开放型经济,拉动农垦的 经济结构调整。一是应努力提高利用引进资金的质 量,积极吸引外部投资参与农垦国有企业的改组、 改造;二是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实施“以质取 胜”战略,提高农垦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 农垦知名度;三是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将农 垦的经济发展融合到国内、国际两个大环境中去; 四是充分发挥农垦之间的沟通力和亲和力,农垦之 间的企业联合聚大,抢占市场,做大做强支柱产 业。+ 三、国家对农垦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1、对农垦和农业合理实施补贴。农业问题是中国最 基础的问题。农垦是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先进代表, 是中国加入WTO后带动中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领头 羊,国家应该在WTO协议框架内,运用和制定有关政 策对农垦、农业实施合理补贴。如“绿箱政策”, 在其范围内的农业补贴主要用于农业部门的科技、 水利、环保等方面的投资,我们可以很好利用这一 政策实施补贴。+ 2、加大对农垦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力度。一是要落 实好国家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精神,将农垦纳入农 业综合开发扶持的范围;二是坚持“两条腿”走 路,保留农垦国家投资渠道,同时将农垦经济纳入 各级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计划盘子,地方政府要相应 落实配套资金;三是扩大农业开发对农垦的扶持范 围和建设内容,对部分项目要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 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对基础设施建设性项目实行 国家或地方无偿投入。+ 3、尽快解决农垦政企不分、社企不分的问题。政企 不分、社企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殊历史时期的 产物。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的情况 下,农垦企业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加上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副产品买方市场较长时间 难以改变等因素,农垦企业已经无力自办教育、卫 生、公安政法等社会事业。拖下去企业消亡,国 家、企业、职工三败俱伤。因此,国家应该尽快采 取多种有效措施彻底解决农垦企业政企不分、社企 部分的问题。作为各级政府,应该勇敢地承担起各 自的职责。+ 解决补贴问题、解决剥离企业办社会问题,关键一 点是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建议:在我国各项建 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加强宏观调控、防止通 货膨胀出现的前提下,加大国债发行力度,特别扶 持农业(农垦)产业化发展,减免农垦政策性贷 款,使中国农业在农垦的带动下,走出有自己特色 的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工作者小康、中康、国家大 康。+ (作者单位:海拉尔农牧场管理局)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