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作家殷慧芬:弥漫的诗意(图文)

作家殷慧芬:弥漫的诗意(图文)

发布日期:2003-09-02 浏览次数:1966


(图片左二为作家殷慧芬,今年4月她出席“首届敬亭绿 雪笔会”,与著名作家鲁彦周、邓友梅,著名评论家苏 中兴致勃勃地参观敬亭山茶场时留影)

读过一部言情小说,说的是唐王李隆基的弟弟兰陵 王的 一段情史,故事不怎么样,其中有一段丫环间的对 话倒 是印象很深,说的是兰陵王的饮食起居,摘录如 下: “王爷在书房夜读时,你须得沏上一壶君山银针 茶,水 可不能乱用,得用窖里藏的柳毅井的井水。”
“喝个茶还得这么麻烦?连泡茶的水都要罗唆?”
“帝王之家都是这么讲究的。王爷睡觉前要烫上一 小壶 石冻春,早膳之前要先饮一小杯郎官清,午膳则斟 上五 云浆,晚膳不用酒,饭后沏壶敬亭绿雪,水则改用 老泉 井水。这些你都得牢记仔细,可千万别混淆了。”
看看,这些天皇贵胄过的是何等神仙的日子!早晚 时, 读书时不仅喝的茶不一样,连沏茶的水也有区别! 不是 老泉就是窖藏的井水,看得我等小民热羡不已。只 是清 醒后便怀疑起这些争王夺位、在刀光剑影之中苟活 的王 室子弟,怎会有如此逸世闲适的心情享受这美好佳 茗? 想来这也是著书的文人墨客自己的嗜好,或者是他 镜中 人水中月般的丰富想象吧?笔者爱按图索骥,数年 前在 湖南旅游的时候,曾经在长沙的一家茶馆品尝过君 山银 针茶,记得服务小姐用百分百滚烫的开水沏好新 茶,立 即合上杯盖,说是要捂上五分钟才可以揭盖品茶。 那天 我透过玻璃杯目睹细嫩悠长的银针茶一根根从水面 慢慢 沉到杯底,然后仿佛不死的士兵重新站立起来,簇 立杯 底,一片金黄。很多年过去了,茶的滋味已经淡 忘,刀 枪林立黄金般的神奇感觉却记忆犹新。
今年春天我在安徽宣城,因为诗圣李白的一首“众 鸟高 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城 去郊外的敬亭山寻古,有幸在那里品味到心仪已久 的敬 亭绿雪。与君山银针沏茶时的刚烈热情相比,敬亭 绿雪 显得十分温柔淡雅,它沏茶时用的是80℃的开水, 且须 经历“佳人入宫”、“温柔淋芽”、“凤凰三点 头”等 等一而再、再而三的程序,才会慢慢开放。此时但 见清 亮的茶汤中,绿芽翩翩如佳人,白毫纷飞似雪花。 清饮 雅尝,座中一位酷爱敬亭绿雪的茶学教授略带夸张 地 说,茶香十里。敬亭绿雪被誉为文化名茶,历代文 人曾 对它欣赏不已,当代诗人郭沫若也赞曰:“敬亭山 上飘 绿雪,杯中又添一派春”。所说敬亭山的绵绵山麓 中处 处生长着野生的连翘、杜鹃、板栗等中药材和古树 花 木,且有甘洌清纯的山泉,是出产上品茶叶的理想 之 地。20世纪70年代敬亭山曾经发现一古代制茶的石 槽, 石槽两边刻着八个大字:“色纯如玉,品静似 天”。落 款为“辛亥初夏,绿雪山人题”。传说最早发现和 栽种 敬亭绿雪的是位出世的高僧,这位绿雪山人是否就 是传 说中的高僧呢,尚无人考证。或许敬亭绿雪就是这 位僧 人的字号吧?敬亭绿雪的清雅脱尘由此可见一斑。
茶品犹如人品,文人们之所以热爱敬亭绿雪,是因 为它 蕴含着更多做人的理想境界:比如淡雅怡和的“清 静” 气,比如志存高远的绿雪春,无法替代的充满人文 气息 和自然原生态的生长地,它在弥漫的诗意中选择真 实的 生活。
(载2003年6月20日<新民晚报>>)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