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稳定 产量攀升 安徽农垦尽显大农业风采
发布日期:2004-04-13 浏览次数:1673
安徽农垦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装备
优良和农业科技水平高的比较优势,咬定粮食不放
松,大力发展精准种植业,近10年来,播种面积始
终稳定在100万亩,麦、豆、稻、油菜等主要农产品
产量不断提高,10年累计向社会提供商品粮食多达
260万吨,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
作为农业“国家队”,粮食生产一直是安徽农垦的
主要抓手。按照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化的要求,
安徽农垦系统在组织粮食生产中,严格执行优质农
产品质量标准,并逐步建立检验监测体系,使种植
业进一步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沿江的普济圩农场
水稻生产水平高,已成为旺旺集团原粮生产基地和
五粮液集团的首选原粮,精准化的生产有效扩大了
农场在农业生产中的辐射带动能力,位于高邮湖畔
的大圹圩农场通过与周边农村签订6万亩优质水稻生
产订单,扩大了“倮倮”牌大米的规模化生产。
土地是农垦最大的资源,为了提高了土地资源效
益,“九五”以来,安徽农垦立足于提高产品产
量,不断优化种植品种结构,引进、繁育了如皖麦
38、宿农9908、烟农19、杨麦10、镇稻99、武育粳
99、豫豆29等安徽省主推的新品良种,同时快速实
现了良种生产化,全系统先后投资1.2亿元,在10个
农场建成良种育、繁生产基地30多万亩,兴建现代
化种子加工中心7座,年产麦豆良种5万多吨,形成
了以农垦“万源”种子公司为“龙头”的种子产业
化体系,其中潘村湖农场加工中心,由12个大型金
属仓、3条烘干和包装生产线组成,生产全过程由电
脑控制,种子含水分由20%%降到规定要求的12.5%%只
需7个小时,日加烘干包装良种500吨。经过加工中
心处理的良种发芽率高达95%%以上,高出国家规定的
小麦良种发芽率10个百分点,全系统全面实现了从
商品粮向优质种子的转变,形成了“主持一个、扩繁
二个、储备三个新品种”的种源建设体系,已拥有扩
繁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6个、高产水稻品种6个、杂
交棉1个、高产毛豆品种3个,垦区农作物优良品种覆
盖率达95%%以上。常规农作物种子外销量占全省统一
供种量的40%%,成功地进入江苏、河南、山东等外省
市场。全系统近五年来由良种生产新增的产值达
4.14 亿元,经济效益9260万元 ,推广面积3000万亩
以上,社会效益20亿元以上。
安徽农垦在发展粮食生产中,注重提高科技含量,
到目前已全面推广应用了打鼠道、深松免耕、测土
配方施肥、种子包衣、水稻旱育稀植、飞防作业、
秸杆还田等国家农业部倡导推广的10大农业技术,
新技术覆盖率达70%%。沿淮的寿西湖、龙亢等农场长
期坚持飞防作业,潘村湖、大圹圩等农场已百分之
百实现了秸杆还田。坐落在宿州砂疆黑土地上的夹
沟农场,2003年小麦中后期管理阶段遭受连阴雨天和
赤霉病等重度发生的灾害,在周边地区小麦普遍减
产3成的情况下,全场1.1万亩优质小麦仍取得了亩
产550公斤的骄人成绩,实现了职工增收、企业增
效。
近年来,随着全省农垦家庭农场承包经营责任制的
不断落实和完善,极大调动了农工种粮积极性,走
出了一条“少数人种多数地”的农业改革的路子。
全系统涌现出了一大批百亩以上种植大户。方邱湖
农场职工张华平从2000年开始,承包经营了870亩土
地,年产麦豆45万公斤,年收益13万元,这个场的
共产党员、36岁的杨金生看到国家种粮政策越来越
好,去年秋种结束后,果断地承包了花园湖分场的
2400亩土地。地处江淮分水岭的马厂湖农场从1999
年开始,在种好自家的地的同时,组织18个种田能
手走出农场,承租农场周边农民撂荒地3540亩,相
当于农场的两个生产队。对承租土地,职工参照农
场的适应机械化作业的模式进行改造,小块合成大
田,条田沟、鼠道配套,按照能排能灌的标准投资
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租
赁的土地已小有规模,亩均收益近500元,承租经营
者人均收入达8.7万元,成为小型农场。
据了解,安徽农垦今年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5亿公
斤,较上年增长24%%以上。对土地一往情深的安徽农
垦干部职工们正在通过种粮种地,迈向致富增收奔
小康之路。